从喀什维吾尔民居柱廊部位装饰元素来探讨地域
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维吾尔族作为新疆的主体民族大部分聚居在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阿克苏三个地州,其中喀什占全疆维吾尔族人口的36%。喀什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许多古老的民族都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多民族多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吸收、相互影响。除此之外,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重镇,外来的贵霜文化、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俄罗斯文化等都曾在这个重要的枢纽上相互积淀,因此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蕴涵着地域环境、民族风情和审美价值,呈现出浓郁的风格特征,被称为“历史文化名城”。
喀什维吾尔民居中柱廊空间作为户外生活的特色空间、住房与院落的过渡空间、人与人之间的交通空间,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居廊道文化,同时也是居民安全舒适、适应环境及使用方便的建筑空间环境。因此,喀什维吾尔民居柱廊作为是新疆地域民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喀什维吾尔民居柱廊装饰艺术为视角,研究喀什维吾尔民居柱廊装饰中存在的文化因素,从而深入细致地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民居居住文化。
一、喀什维吾尔民居柱式造型呈现的居住文化现象
新疆维吾尔民居在建筑技术、艺术上,更具有创造性的是维吾尔柱式系统。随着文化的进步,建筑艺术也随之发展和提高。维吾尔人依据民族文化的本源以及对美的理解,对柱式的处理上体现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早期的喀什维吾尔民居柱式整体纤细,造型简洁,主要采用原木直接雕刻,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的的影响,柱式在保留原来简洁的基础上,将部分伊斯兰清真寺建筑的装饰要素,应用到民居的柱式当中,除此之外喀什维吾尔民居还吸收了中国传统柱式的装饰要素,例如:柱头的装饰由简单的旋木木雕到后期的龛形、花卉、几何装饰,吸收了清真寺的装饰风格,其中还略有西方科林斯柱式的影子,檐廊柱装饰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在装饰上,部分采用山水风景平涂彩绘装饰。柱础造型区别于中原地区,凸显新疆喀什独特的地域特征。柱础被廊下土炕围绕,紧密衔接,与土炕衔接处常有一些二方连续的几何纹样围绕着装饰柱础,使得简单的柱础变得丰富。柱础造型一般为四边形,“四边形”在建筑中为稳定构造,用于支撑柱裙以上的压力。中国传统民居的柱础一般为石础,柱础一般划分为两段或三段处理上段多作石鼓形,采用中国传统的花纹纹样,装饰相对复杂。而喀什地区则利用地缘优势,采用木础构造,民居中的柱础装饰较为简单。由此可见,喀什维吾尔民居柱式各个部位都有着各自的艺术特色。
图1-1喀什维吾尔民居柱式 图片来源:实地拍摄(左);作者CAD自绘(右)。
维特鲁威著作《建筑十书》中将西方古典柱式分为檐部、柱子和基座三部分;梁思成的《营造法式》中将中国传统柱式分为柱头、柱身和柱础三部分;陈震东的《新疆民居(中国民居建筑丛书)》中将维吾尔民居柱式按柱头、柱身、柱裙和柱础进行分析;本文参照中西方对柱式的定义,根据喀什维吾尔民居特有的柱式特征,将喀什维吾尔民居柱式分为与檐头相连接的柱托、柱头、柱身、柱裙、柱础五部分。喀什维吾尔民居柱子分为室内落地柱和室外檐廊柱,本论文主要研究的是喀什维吾尔民居的室外檐廊柱。关于柱径和柱高的比例(细长比),喀什维吾尔民居的室外檐廊柱大体是檐柱仍保留宋朝以来的1/8~1/9比例,外观比较粗犷雄健,内柱则较为细长约为1/11~1/14。[1]
(一)柱托造型
柱托是介于廊枋和柱头之间,为了求得屋面出檐深远,柱托两边比较长,左右对称,将柱体的重荷分解到廊枋上,减轻了柱头的重力,起到杠杆的作用。[2]喀什维吾尔民居柱托相当于中国传统民居中的雀替,又叫做“插角”或是“托木”,具有稳定和装饰的功能。喀什民居早期的柱托为简单三面雕刻的曲线形状,后期随着伊斯兰文化的传播,造型丰富多样,主要有卷草、圆拱、尖桃拱造型等,纹样多为几何和花卉纹样装饰,凸显地域特征,材料主要选用当地的红木或者核桃木。
(二)柱头造型
查阅相关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早期的喀什维吾尔民居柱头形式仅在木柱本身材料上做鼓形、球形、倒六棱柱形,年代较早的喀什维吾尔民居柱头装饰简洁、柱头有简单的旋木木雕装饰,色彩单一,还有一些没有柱头,柱身直接与柱托相连接,柱托造型较复杂;后期受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渐发展了柱头的造型,制作工艺上出现了彩绘和木拼贴技术,采用拼叠方式,将钟乳拱形态的配件组合成新型柱头。喀什维吾尔民居柱头的造型多种多样,基本概括为龛形装饰、几何形装饰和花卉组合形柱头装饰。